清明追思結合民俗文化 社區清明主題活動有特色
太原新聞網 2025/04/05
3月31日至4月2日,我市各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清明節主題活動,從敬獻花圈到描摹碑文,從學習民俗到感受傳統,從經典誦讀到文明祭掃,多樣活動將清明追思與民俗文化相結合,讓民俗文化“活”了起來。
描摹碑文
4月1日,中輻院社區組織社區黨員、工作人員和退役軍人共赴黃坡烈士陵園,通過敬獻花圈、莊嚴宣誓、描摹碑文等沉浸式活動,讓清明成為賡續精神血脈的“實景課堂”。
上午9時,烈士紀念碑前松柏凝翠,哀樂低回。全體人員整齊列隊,向烈士敬獻花圈與菊花,鞠躬默哀。隨后,全體黨員面向黨旗莊嚴宣誓,鏗鏘的誓言回蕩在陵園上空。接著,眾人緩步繞行紀念碑,輕拭碑身浮塵,為烈士贈送鮮花,以指尖觸摸鐫刻的英名,感受跨越時空的精神共振。
描摹烈士碑文環節,黨員志愿者手持金漆筆,俯身于斑駁的石碑前,屏息凝神,一筆一畫地勾勒。金漆在陽光下流淌,模糊的字跡逐漸清晰,仿佛時光倒流。俯身勾勒斑駁碑文的任女士感慨道:“金漆流淌時,仿佛看見烈士用熱血書寫信仰。”
巧學民俗
4月1日下午,國際大都會社區開展香包制作活動。網格員分發艾草、茱萸等材料包,志愿者通過課件講解香包的歷史演變與中醫藥文化內涵。老人們穿針引線,縫制出柿子、福祿等創意造型,部分香包還被贈予獨居老人,讓溫暖隨香氣流淌。
同日,萬科城社區則飄起青團的糯香。居民們揉搓著艾草汁浸潤的糯米團,裹入豆沙餡料,在“生疏”到“嫻熟”的轉變中,重拾傳統美食記憶。“年輕時總做青團祭祖,現在和鄰居們一起做,感覺老手藝又‘活’過來了!”李阿姨感慨道。
南坪頭社區另辟蹊徑,制作絨花倡導文明祭掃。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制作技藝,居民們將絲絨化作素雅花朵,替代焚香燒紙。“絨花承載著哀思,更傳遞著綠色理念。”參與活動的王女士表示。
誦讀經典
4月2日,晉陽街社區組織社區干部及居民代表開展主題詩歌經典誦讀活動。通過誦讀經典詩詞、講述家風故事,引導居民感悟傳統文化內涵,厚植家國情懷。
活動現場,社區干部及居民代表深情朗誦《清明》《寒食》《家風頌》等經典詩詞,并結合自身家庭故事,分享對孝道、誠信、勤儉等傳統美德的理解。參與者以詩寄情,用樸實的語言講述家風傳承對個人成長的影響,現場氛圍莊重而溫馨。
“父親總說‘誠信立身’,這句話成了我們家的傳家寶。”“這次活動讓我重新認識到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,更是傳承家風、凝聚親情的重要紐帶。”大家的精彩分享引發共鳴。
掃描上面二維碼
手機看資訊
加入城市買房砍價群,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

獲取樓盤信息

進群聊房
- 相關閱讀
今日熱點要聞